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引入最低工資將損害基層就業

[2006-09-01] 引入最低工資將損害基層就業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近日香港的就業市場表現不俗,五月至七月的季度失業率跌至4.9%的低水平,而就業不足率則下降0.1%至2.6%。從這些數據可以見到,本港勞工市場已逐漸拾回活力,失業困局已逐漸紓緩。假如在這種情況下強行制訂最低工資標準,只會窒礙本港良好的發展勢頭,危害基層的就業機會,損害勞資雙方議價的自由。
 近日香港的就業市場表現不俗,五月至七月的季度失業率跌至4.9%的低水平,而就業不足率則下降0.1%至2.6%。其中失業率方面的下跌明顯可見於地基及上蓋工程建造業、清潔服務業及批發業。然而正當就業環境在改善,建造及清潔服務業人士工作機會增加之際,社會上建議引入最低工資機制的聲音卻仍不絕於耳(民間最低工資聯盟計劃於九月以絕食爭取工資下限),令筆者感到憂慮。
 最低工資的支持者,出發點是希望低收入勞工待遇得到提升,動機大多善良。可是在分析最低工資這問題上,除了動機善良,也需要理性的方法。客觀來說,引入最低工資有起碼三負面的後果可以產生:
一、增加低收入人士的失業率
 最低工資原意是希望改善低收入人士的收入,但卻幾乎無可避免地會製造更多失業。主要原因是由於投資者在市場供求法則下,可選擇減少聘請員工(例如以機器代替)去平衡最低工資法例下的額外支出,甚至選擇減少在港投資。在現實環境中,最低工資的犧牲者當然不是醫生、律師這些高工資人士,反而極有可能是最欠缺學歷、技術及人脈關係,最需要工作維持生計的一群,偏生工資下限卻將他/她們的飯碗無情地摔破。難怪經濟學大師佛利民會因為最低工資損害黑人(弱勢社群)而大力反對!
二、令經濟體系失去調節性
 要求一個政府長期保障自己的就業及生活是不少人的想法,我們可能並未意會到這個追求可能會適得其反。事實上,就業市場受到政府及工會「保護」的國家,市場由於失去靈活性,表現反而差強人意—德國的失業率(長期超過10%)便是其中一個好例證。實情是香港在回歸後如果已設有工資下限,金融風暴時期的經濟狀況和失業率恐怕遠為嚴峻、復甦更加困難、弱勢社群受苦更深。香港傳統上倚靠靈活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供求力量,成功在過去多次適應並克服經濟的動蕩,這份傳統理應珍惜。
三、政府管制削弱市民自由
 當最低工資機制被引入,僱主與僱員達成薪金協議的自由必備受削弱,薪金安排也極有可能會受到限制。我們應該要明白,多一點的政府工資管制意謂少一點勞資安排的自由,直接對勞資雙方造成打擊。
 再者,最低工資又應該從何制定?支持引入最低工資人士常常掛在口邊的所謂「有尊嚴」的工資,概念也甚為模糊。如果只根據這模糊不清的概念為基礎而勉強立法,恐怕亦缺乏充分的理據。從最近的數據可以見到,本港勞工市場已逐漸拾回活力,失業困局已逐漸紓緩。任何有關最低工資的限制只會窒礙本港良好的發展勢頭,危害基層的就業機會,絕對不宜強行引入。(文匯論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