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1] 向格老說再見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格林斯潘,簡稱「格老」,將在本月底正式卸下美國聯邦儲備局的職務,退下這條歷時十八年的火線。最近在網上重溫了一篇由格老在去年所發表的演辭,啟發了筆者一些想法。
在過去四位總統(里根、老布什、克林頓及小布什)領軍下,美國經濟繼有上落,大致上仍然穩健增長。當中尤以九十年代中、後期表現尤其出色。不少人歸功於格老的貨幣政策,認為他神奇的加息減息魔術棒是指揮經濟表現的最大法寶。然而在「格老」自己的演辭中,他卻以美國擁有靈活的市場體制去解釋美經濟的穩定。他指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在過去一段長時間,美國在不同的衝擊下儘管有經濟滑落的時段,但市場主導的體制總能較暢順地消化那些衝擊,讓復甦快速且順利產生。簡單來說,美國過去十八年的穩健增長主要還是擁有一個市場主導的經濟體,格老自己也明白單靠他的貨幣政策並非可以操控經濟的表現。
由於自由開放的貿易及市場體制才是美國成功的主因,「格老」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每每儘管是被誇大了,但他任內的貢獻委實是寶貴的。良好的貨幣政策不是繁榮經濟的最大原因,但低劣的貨幣政策卻足以摧毀任何一個經濟體。在「格老」掌管下的聯儲局,在穩定貨幣購買力方面顯然成績優異。此外,他對於用利息及貨幣供應去應付短期的經濟震蕩也有十分獨到的判斷。可以這樣說,格老是作了他手上要作的事(He has done his part)!
回顧格老的政策也並非毫無爭議。首先,不少人批評他在九十年代末不能制止科技股泡沫的爆破。筆者對此批評倒有所保留。當時美國的就業及通脹數據反映貨幣政策大致正確,而股票市場的調整不應都算在格老頭上(個人認為聯儲主要目標不是穩定股票價格)。至於格老本世紀初的減息是否造成今天的房地產價格過熱,最終引致資產市場在不久的將來發生巨大變動,我們要拭目以待。
香港自九八年後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經濟衰退,期間不停有建議要求政府加強參與經濟及分配財富的責任,當中包括數碼港、西九龍等計劃及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壟斷法政策的意見,希望揠苗助長。格老的思想似乎再一次提醒我們,市場為本才是經濟保持增長和穩健的「基本法」。 (文匯論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