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時報 12-01-2008
聖誕隹節、元旦慶祝,吃喝一番相信是受大眾歡迎的活動。盡管市民雖未必「以食為天」,但飲食的確與我們息息相關。以此推論食物安全為最重要的民生議題之一,恐怕不會為人所反對。早前中國「鐵娘子」吳儀指中國出口食品具99%以上合格率,惟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以1%有問題也嫌不夠頂了回去。喜歡與否,中國貨要在國際市場一展光茫,除遵守國際規則及安全標准似乎亦別無他途。我們居於加國,對進口貨的安全標准非常關心,相信亦普遍支持限制對國民構成危險的貨品進入市場。大原則是要限制不合乎安全標准的貨品進口,而非隻限制中國產品進口,否則便會變成「對人不對事」。話說回來,中國食品制造商要可持續發展,產品的質素、用家的口碑是成敗關鍵,不加理會長遠地隻會遭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無情的唾棄。倘若部份中國食品制造商希望與低劣貨品劃清界線,致力建立品派(brand name)及商標(trade mark)也同樣重要。或者有人以為要提升食品的安全質素,加、中政府要共同承擔起一切的責任。誠然在互通消息及檢查食物出入口的情況,兩地政府要扮演一定的角色,但並不表示官員要獨力支撐。畢竟善用市場力量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大多數已發展國家,傳媒一直是監察貨品(包括食品)的好夥伴。簡而言之,隻要中國的傳媒市場進一步開放,訊息可以更自由流通,當前食品安全的困局便較易打破。想像使人服後不適、魚目混珠的食品被投訴後,傳媒立刻迅速報導,供應商還能夠輕易瞞天過海麼?與其單靠官隙的辨事效率,何不借助記者、編輯的通風報信?說傳媒市場的壯大可以強化食品市場的質素實在不無道理。任何拿著「食物安全」去攻擊加、中貿易都是短視淺見!兩國之間的貿易導致互惠互利,而兩地的整體財富遂得以擴大,豈非美事?再者,打壓中國食品入口的保護政策有機會換來中國政府的反擊,到頭來影響了加國原材料、能源等貨品的出口,兩敗俱傷。深盼2008年進口加國的中國食品可以進一步改善,邁向「零的目標」(零出錯),讓我們安心享受「食得是福」!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