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5, 2008

善用股票市場 強化個人理財

善用股票市場 強化個人理財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加中時報 25-08-2007
近日北美的股市波動,不少投資者膽戰心驚,這完全可以理解。不只一次聽過有人因著股票市場的大上大落,遂對股票投資望而生畏,甚至揚言不會染指股市。其實如果可以善於利用股票市場,將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的處理個人財務。
在分析股票投資之前,且容筆者先對「投資」這重要摡念稍作解釋。原則上,我們手頭上的鈔票,大致存在四大用途—消費、儲蓄、投資及捐助。個人延遲消費把部份金錢儲起,既有可能留作將來消費,又可能是「好天斬下落雨柴」以備不時之需。值得留意的是自從過去一段日子「分期付款」機制大行其道,「先儲錢後消費」的生活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投資與儲蓄非常相似,但投資者一般期望用於投資的資金可以帶來大於儲蓄利息的回報。
當我們購買消費品(尤其高價消費品)時,對物品價值的評估每每是主觀的。比方說一幅名畫,不同消費者對於其價值可以有很大的差距。資產的投資卻並不相同,價值是相對客觀的,而又大致上取決於該資產將會帶來的回報(要留意自住房產比較複雜,因為集消費品和投資資產兩大性質於一身)。股票作為投資資產,其價值也受到有關公司未來的回報/盈利所決定,筆者認為這亦是投資界第一把手巴菲特所看重的內在價值。當然要估計一個投資的未來回報是一件困難的事,這項本領正是巴菲特的過人之處,但道理上股票的價格仍然受制於未來回報。可是市場內部份投資者憑主觀的感受去期望股票的升跌,無視所投資公司的盈利狀況。在股市大旺之時,散戶會因為心理亢奮而大舉入市。而在股票市場下跌時,散戶又會因為恐懼而狂沽股票--這種心理主導的投資結果自然是敗多勝少。部份人仕的投資策略,則輕視對個別公司營業狀況的細緻分析、業務發展等決定未來回報等客觀因素,反而大搞技術分析、聚焦於短期供求這些對選擇優質股票功效不大的把戲。
在本國投資,由於稅制及豁免頗為複雜,而該類法例又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淨回報,我們一定要對相關的資料非常注意。不少加拿大人喜歡投資股票/債券基金,容讓專業人仕替自己打理投資事宜。然則過去有高回報的基金未必等同將來可以維持相同的表現,尤其以往的「高回報」可能是基金經理純綷以「高風險」策略博回來的。要把投資交托給基金經理或財務顧問,自己多留意基金的表現及市場狀況始終比較穩妥。
至於現時的股市是否仍然泡沫未散,筆者無意作出任何猜度,倒十分欣賞在金融、貨幣市場打滾多年的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智慧——泡沫要在爆破以後才可以確定其曾經存在。祝願大家可以在今後的日子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分享到優良企業 的發展潛力,並理性看待時而氣氛淡靜,時而風急浪高的股票市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