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1, 2008

歐盟與自由貿易間的張力

[2005-12-12] 歐盟與自由貿易間的張力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明天在香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前途未明,其中一大障礙是歐盟在農業議題上的強硬態度。歐盟硬要把三大行業即農產品、商品及服務一併來談,這是一招「鐵索連舟」的談判策略:要歐盟在農業議題上讓步,第三世界先要在商品及服務方面退一下。
 一直以來,歐美對出口農產品的補貼,都是自由貿易的一大障礙。在補貼之下,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難以和歐美農民競爭,更嚴格一點說,是難以跟歐美的官僚和庫房對抗。
法國不願作出更大妥協
 並非所有歐美成員國家立場均是完全一致。美國已經表示願意作出讓步,而歐盟中亦有部分成員國對削減農產品出口補貼持開放立場,希望今次世貿談判可以有更大突破。
 然而,影響力巨大的法國卻不願作出更大妥協。法國政府表面上要保護國內農民,其實只不過是因為農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法國將保護農業和保護法國文化掛鉤,在貿易議題上大打民族情緒牌,令世貿談判十分困難。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今年十月歐盟峰會前,在25份歐洲報章上發表文章道:「法國不會讓歐洲變成自由貿易區」。法國經濟薄弱,競爭力亦每下愈況,看來法國現在唯一有能力出口的,只剩下保護主義的情緒。
貿易保護不利發展中國家進步
 就算今次歐盟在農業問題上始終不願意作出更大讓步,發展中國家又應該如何面對?以農業為主的第三世界國家,當然可以建立起各樣保護主義的壁壘與之抗衡。然而,限制外來商品、服務、技術及訊息流入國內,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又有什麼好處?發展中國家內受保護的行業,在沒有外來競爭的壓力下,會有進步的誘因嗎?
 按照過去中國二十多年的經驗,願意開放本地市場與外通商始終是應走的方向,參與貿易的國家最終應該能夠分享到貿易所帶來的好處。外商帶進資金,也同時帶進管理方法和技術,這些都不是保護主義貢獻得來的。
限制自由貿易更難改變落後
 中國今天「世界工廠」的美譽得來不易,可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只要同樣願意開放經濟,未來世界上將會有更多的「世界工廠」。現在的發展中國家面對的貧窮問題,不是因為太多自由貿易,而是因為太少自由貿易。要知道,貧窮的國家多數在社會、政治、文化等範疇亦同樣落後,而普遍性的落後也令到這些國家更難脫貧。像非洲國家,貧窮的問題源於貪污、內戰、種族仇恨和極權主義,限制貿易是不能改變這些問題。固步自封,唯一的原因,是國家內的既得利益不願意見到競爭。要改變落後國家的情況,惟有靠面向世界,學習先進國家的優點,強化自身社會文化。全面的自由貿易當然是互惠互利,但單方面開放市場比保護及管制仍然是較佳的方向。(文匯論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