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5, 2008

要讓華埠發展 政府請便放手!

要讓華埠發展 政府請便放手!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加中時報 19-05-2007

溫哥華華埠(又稱唐人街)曾經是華裔社群的活動中心。回想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期移民本國時,華埠是大溫主要提供中、港、台商品及華語服務的地區。隨著九十年代列治民華人購物商場及該區各式食肆的出現,華裔社群的選擇不再局限於華埠之內,而整個唐人街地區的經濟活力也大不如前。近期有提出重振華埠的聲音,但相信華埠發展的過程將要面對一定的挑戰。

毒品及治安問題一直困擾華埠。數年前市政府在華埠附近開設安全注射屋,恐怕只會令癮君子更聚集而對該區生意造成負面影響。不過聰明的商人亦有他們的對策--早於多年之前,一眾商戶已經自資聘請私人機構負責巡邏商鋪,減低警力不足的問題。過往社區治安問題多被認為要完全依靠政府才可以解決,但以上例子證明市場的智慧往往超出我們的想像!

其實要華埠要得以振興,以市場智慧發展正是最有效益的方法。商戶由於要競爭,自然要推出迎合市場需求的服務及商品吸引消費者﹔業主要爭取租金,自然也要維修保養留著租戶。要振興華埠,政府便要放手讓華埠的動力發揮出來。可惜現時省、市政府卻諸多管制,窒礙了發展的生態。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希望保留一些舊有建築風貌,維持華埠的文化及旅遊價值。這種想法用心良苦,但實際執行時則限制了華埠引入新建設的可能,讓整個區域變得越發破舊褪色,對能否吸引人流(包括旅客)反而成為疑問!

我們可能以為保護歷史建築與城市發展必然產生矛盾,但實情是兩者可以雙輔雙承。以華埠為例,某些真正具歷史價值或特色的建築可以成為觀光賣點,絕對有利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華埠商戶的創造力又可以吸納更多消費者到華埠,順勢讓更多公眾人仕可以接觸本國的文化遺產,促進文化的傳遞及交流。澳門近年著力保護舊有建築,但又讓商戶改動內部裝修,平衡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及經濟的發展,值得本地政府借鏡。

當務之急,在於政府要重新檢視哪些是真正需要保護的建築物,哪些是可以拆卸及重建的物業,儘快放棄過往濫於保護的政策--畢竟年歲久遠並非一定代表有歷史價值!政府在考慮的過程中,切忌閉門造車,要多聆聽來自社區的意見,尤其要尊重物業業主的意願。除此以外,省、市政府一定要改變中央計劃式的發展思維,理解社區一般有其市場誘發的發展生態,多作干預有害無益。有關的政客及官員應及早研究放寬密度管制及建築條例,容讓私人物業發展商有較大的空間推動華埠破舊建築的重建。最後,政府要明白本身在自由市場的重要角色,在於保障私有財物及產權,而加強警力及執法打擊區內犯罪活動才是最直接幫助華埠發展的政策。只要政府能夠尊重市場主導為建設社區的大原則,屹立多年的唐人街仍然有機會恢復昔日的活力,文化及經濟的發展均可以比現時更上一層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