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0, 2008

新移民就業仍偏低 改變思維扭轉形勢

陳心田: 新移民就業仍偏低 改變思維扭轉形勢
加中時報 08-03-2008

加拿大統計局剛發表了有關移民就業的數字,有助加深我們對移民就業狀況的了解。根據統計局提供的資料,加國由2001至2006年的平均就業增長為七大工業國之首。令人憂慮的是即使新移民的教育程度較本地人高,失業率卻遠高於本地人。若單以中、港、台三地的新移民作比較,失業率分別為12.5%、9.3%及16.1%。此外,三地新移民在多倫多的就業狀況比溫哥華優勝。統計局的Petiti指新移民失業較高與語言、本地工作經驗、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及專業認証有關。我們對Petiti所提出的理由應難存異議,但尚有另外一些因素似被忽略。首先,新移民究竟是否比較抗拒到溫哥華、多倫多及卡爾加裡等大城市以外尋找工作?統計局的數字告訴我們,全加拿大有3.4%的工作一族於2001至2006年期間有轉往其他省或地區工作。初到本國的朋友,希望住近熟悉的親友理所當然,但在欠缺機會之際也可以嘗試申請其他省份的職位空缺,免得將自己的前途局限於一省之內。隻要省政府之間可以互相承認彼此的「職業証明」(occupational certification),將有利移民跨省工作,可以增加就業市場的靈活性。

前加拿大大使Martin Collacott早於數年前一份報告中提到新移民在加國的經濟表現較「土生」及較早移民到此的人仕遜色,建議我們集中協助已經抵達本國的移民融入社會。誠然個別行業或團體隻要可以在興旺的移民潮中分上一杯羹,自當希望政府及移民部「多多益善」,大批大批地引入更多移民。我們亦不排除政客透過放寬移民政策以爭取少數民族的選票。因為有利益涉及在內,他們的立場可以被理解,但對加國整體是否有益處則絕非必然。政府要集中引入適合本國需求的人仕,移民政策要以制造雙嬴為目標。否則新移民入境之後會發覺自已的專長缺乏需求,遂會變得「學非所用」兼「進退兩難」。倘若最終要靠社會福利渡日,便無法自力更身而在工作中找到滿足及回報,這對移民本身及加國無疑造成雙輸局面。

除了移民政策,政府在勞工條例的安排也要改革。菲沙研究所(The Fraser Institute)在2007年發表了一份分析美、加勞工市場表現的報告,當中提到最低工資、工會化程度及勞資關系法等?疇都影響就業增長、失業率、失業時限及生產力。筆者覺得本國的勞工市場過份地被規管,最低工資的限制便是一例!我們要明白,多一點的政府工資管制意謂少一點勞資安排的空間,直接對勞資雙方造成沖擊。相對於市場供求下所出現的工資水平(亦即「市價」),最低工資強逼雇主要付出較「市價」高的工資。雇主在追求利潤的原則下,大可減少聘請員工(例如以機器代替)去平衡最低工資下的支出,甚至選擇減少投資、創業或者把資金投資到其他國家,這些舉動皆不利於加拿大整體的就業情況。最低工資以外,基於加國部份行業被工會控制,新來者要加入該類行業比較困難。要促進移民就業情況,檢討移民與勞工法例刻不容緩,而兩者之間又存在密切關系--減少勞工市場規限當可讓移民更容易尋找工作。不過除了政府要有新思維,個人亦可以在自身流動性方面保持彈性,謀求發展時將目光放到加國境內不同地區。在此誠意祝願新移民可以在本國安居樂業,建設家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