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3] 藏富於民 方向正確
■陳心田 獅子山學會經濟研究員
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特區政府出人意外地錄得五百五十一億的盈餘——這多少反映現時的預測機制有改善空間。當財政緊絀的日子,政府的選擇空間不多。現時政府坐擁龐大盈餘,而唐英年司長選擇以藏富於民為主調,總算是維持了「大市場」的理財哲學,大方向值得支持。
觀乎今次的「還富」安排,採用了減稅退稅及增加個別人士的免稅額三方面入手。當中反映政府現時的考慮,一方面明白藏富於民是特區賴以成功的方向,但又擔憂稅率大幅調低會在將來影響財政穩健。薪俸稅的邊際稅階及稅率回復至2002/2003的水平是不錯的安排,而最高的兩個邊際稅率減至12%及17%也應該得到支持。在政府依然擔憂稅基問題的時間,選擇一次過回饋差餉而非削減差餉可以理解。至於子女免稅額方面,則明顯希望提供誘因,鼓勵港人生育,成效則有待觀察。
政府在環保、教育、基建及社會福利的支出,頗能回應現時社會的需要。教育是增強本港競爭力的投資,政府願意花錢是其中一個成功因素,但亦要在教育政策上予以配合。筆者認為剛推出的學券制,可以考慮逐步擴大至中、小學層面,把選擇權更多留給家長、學生。基建的支出則應以該項基建是否有利本港經濟發展為主,創造就業相對比較次要——畢竟私人企業也可以創造就業,市民就業的責任不應亦不宜過份落在政府肩膊上。
儘管今次財政預算大致可取,特區政府在將來依然需要回應幾個重要問題。現時的財政儲備大概三千六百億,究竟我們需要多少儲備才可以既保持穩健而又不致過份屯積?唐司長談到的醫療融資問題,究竟又可以如何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或許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特區今次發放額外一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和鼓勵就業的主調有所矛盾。長遠來說,政府如何在提供安全網的同時,依然可以維持自力更生的香港傳統?這些都是特區政府長遠需要深思的財政議題。(文匯論壇)
Friday, March 2, 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